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 - 第63章 交税

第63章 交税[第1页/共3页]

并且父皇仿佛还真有点心动。

倭国不是一个轻易攻打下来的处所,也不是特别有代价的地盘。固然朱寿现在巴不得直接冲到倭国本土去,但机会还没到火候。

他预感将来很多苍保存钱,纯粹是当作一个不会被掳掠的保险箱。

李善长一下愣住了,对他们而言,这个极限题目恐怕很多花些时候思虑。

不过现在这个高丽,对大明来讲,就是大要服帖内心有别的小九九,跟北元那些散兵游勇勾勾搭搭不说,还杀了大明的使者,窥测我们的军情,这些事让老朱气得牙痒痒。

朱寿倒出一百枚铜钱放在桌上,从中挑出十枚放在中间,剩下的九十枚推向朱标。

“你们都忽视了一点,就是假贷的影响。”朱寿笑着说。

“我是说现在,这一刻,他们还没还存款的时候。”朱寿又加了个前提。

存款甚么的,国度蒸蒸日上,除了贩子,谁还会挑选这类体例。

“一百文,他们俩另有负债,加加减减还是回到一百文。”朱元璋自发得聪明地说。

可实际上,当时候北元已经被大明揍得不复昔日光辉,高丽也是没得选。

如果大明朝廷本身不动用内里的钱搞扶植,那利钱说不定还不敷付出存钱人的。

当然,高丽的态度不是关头,攻打倭国得借道高丽,从高丽南边的港口出发。

“二百七十一文。”李善长随口就给出了答案。

“那如何办?”老朱问。

“纸币的话?”朱标眉头舒展,看向父皇。

朱寿内心暗自嘀咕。

朱标也点头,慎重地说:“大明固然强大,但好战必定走向灭亡,这一点豪杰必须铭记在心。”

货币税比什物税进步就在于包管了货币的代价,但大明的法度不能迈太大,以是什物税和货币税并行是最稳妥的体例。

“剩下的八十一文,钱庄再借给李先生,那么现在我们三人手上有多少钱?”

四年前高丽派使者来访,老朱软硬兼施,才让他们断了和北元的联络。

“无妨,一家人有啥好瞒的。当初朕也力推过大明宝钞,禁了金银畅通,但第二年就不得不打消了这个政策。”

“年前高丽那边有人来,劝我动用天下的兵马去经验他们,当时候高丽本身内部也乱着,的确不是个好机会。”

“放大十倍。”朱标惊奇地喊道。

大明初期的贸易就是半死不活的,消耗欲望不强,没有后代那么多必须品,假贷少,天然也就不会有这么多次的循环。

看到三人迷惑的眼神,朱寿决定顺水推舟,给他们讲讲银行的杠杆感化。

朱寿把那八十一文铜钱给了李善长以后,笑着问朱元璋。

以是,在打倭国之前,高丽是个绕不开的题目,老朱不成能让大明朝的后勤补给线攥在一个属国手里。

“实际上会无穷靠近一千文。”朱寿直接给出了答案,这就是后代银行资金运作的体例,那串代表本身储备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