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 - 第9章 细盐

第9章 细盐[第1页/共3页]

“先生的担忧,我明白。但我不会窜改初志。”

“本钱不高,只是比粗盐略微烦琐些。你就奉告他,我们的盐不是卖给贫民的,如许说就行了。”朱寿随便地答复。

“先生,何为灶户?”朱寿紧接着问出了心中的迷惑。

“对,等我把这些盐封装好,再带你们去取那些已经装箱的。”朱寿手脚敏捷地将精盐装入蒋瓛带来的马车。这批盐约有千斤,在锦衣卫的帮忙下,很快便装载结束。

“盐?”蒋瓛一惊,猎奇地探头望去。面前半锅晶莹剔透的盐粒,如同雪花般洁白无瑕,与他以往所见的盐有着天壤之别。

在朱寿看来,底层百姓常常连粗盐都消耗不起,若低价兜售,很能够会被盐商趁机大量收买,本来的美意之举反而成了滋养他们囤积居奇的泥土。

“灶户,即世袭煮盐之人,受朝廷统领,除他们以外,任何人均不得擅自熬制盐。”李善长耐烦解释。

“贡盐?”蒋瓛也蘸了少量咀嚼,身为皇宫常客,他天然吃过御膳房中的青盐与白盐。面前的盐粒细致如砂,的确与白盐有几分类似。

“我们的盐,不能贱卖。就遵循贡盐的代价出售吧。贡盐向来供不该求,曾有价无市,一度卖到四五两银子一斤。我们就定五两银子一斤。”

蒋瓛堕入深思,他猜疑不解:为何不低价发卖,岂不是更轻易脱手?

“这个我清楚,盐铁专卖嘛,大明国库一半的税收来自盐税。”朱寿语气轻松,全神灌输于手中的活计。

待清算安妥,朱寿擦去额头的汗水,面向李善长深深一揖:

“这位先生见地颇丰啊。”朱寿由衷地赞成道。

制盐并驳诘事,关头在于要有充足的耐烦。幸而,朱寿恰好具有这一点。

“盘煎之盐色青而微细,锅煎之盐色白且纯洁。如公子这般炒出纯白如雪的盐,实属人间罕见。”李善长面色淡然,给出客观的评价。

“蒋叔,搭把手。”朱寿号召一声,蒋瓛立即上前帮手,两人合力将铁锅移开,煎盐至此已根基完成。

在他目前把握的知识中,食盐是最具代价且相对安然的。至于更加先进的燧发枪,朱寿毫不肯让它落入别人之手。一旦被人发明制造盐,最多引来查抄;可如果被人晓得制造火器乃至火药,结果不堪假想。归根结底,这口黑锅得由朱元璋来背。他以布衣之身同一江山,对百姓的苛政不但未减轻,反而愈发峻厉。军户、灶户等轨制,如同套在百姓脖子上的沉重桎梏,世代束缚在单一行业中,虽非仆从,却与仆从相差无几。

“祖父奉告我,他在盐铁转运司有门路,让我固然放心制盐。因为有运粮任务在身,天然有权发卖必然命量的盐。祖父说,这批盐他自有体例消化掉。”朱寿娓娓道来,这是他离家前与祖父商讨的成果。他本身不便出面卖盐,而祖父长年处置南北贸易,两人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