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重建北宋 - 0764、李纲的悲剧

0764、李纲的悲剧[第3页/共4页]

特别是颠末查询,两河宣抚司的直属兵力,竟然只要一万二千人,李纲只能再上折子,要求朝廷拨给银、绢、钱各一百万,作为招募兵员、嘉奖军功的物质。

退朝以后,崇政殿产生的一幕闹剧,始终在脑海中缭绕。

你看这不是不利催的?小天子赵桓给李纲加官进爵,就是担忧形成上一次的兵变动乱。

群臣固然看戏不怕台高,在一旁看得前仰后合。但是高高在上的小天子赵桓,早就把鼻子气歪了!

徐处仁言辞落了下风,本来就惭愧难当。

但是,李纲对于抗击金兵南下,半点信心都没有。

小天子赵桓以为很有事理,因而下诏,任命大名府知赵野总北道,河南知府王襄总西道,邓州知州张叔夜总南道,应天知府胡直孺总东道。

但是小天子赵桓、门下侍郎耿南仲、中书侍郎唐恪等人,却只划拨银、绢、钱各二十万。

这话太严峻了,搞得不好就有灭族之祸,李纲只好硬着头皮进宫解释。

刘珏被贬为提举亳州明道宫,胡安国也被赶出都城出知通州。都城当中一时候暗潮澎湃,大有风雨欲来之势。

李纲一走,新任中书侍郎何栗发明天下兵马乱七八糟,底子不能对付突发事件,因而提请朝廷分天下二十三路为四道,各设总管,遇事专决,财物公用。一旦仇敌打过来,能够专断专行。如果都城有警,便可檄令入卫。

主战派的徐处仁、许翰这两位老朋友,都因为本身的原因一撸到底,主战派就剩下本身一人孤掌难鸣。此时的李纲,早就心灰意冷。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是老前人说的,绝对没错。

李纲不晓得小天子赵桓究竟在想甚么,却明白这个两河宣抚使,绝对是个烫手的山芋。而后连续上了十二道奏章,果断不出任两河宣抚使,并且提出“退休申请”。

李纲每天都找由头推三阻四,小天子赵桓终究发怒了,直接在李纲的奏折上御批打了返来。

想到童贯当初带兵北伐,朝廷一次就拿出来六千万缗军费,李纲天然不甘心,以诸事未备为借口,但愿能够朝廷再延缓几日。

李纲只感觉后背汗出如浆,说话都有些颤抖:“启奏陛下:微臣一旦离京,再也没有活着返来的事理。微臣愚鲁不堪,不能容于朝廷,内心深知。此去临敌战死,是微臣的夙愿。”

小天子赵桓听了奸臣的话,也感觉此计大妙,因而颁下圣旨:任命李纲为河东、河北宣抚使,刘韚为两河宣府副使,代替种师道总督两河诸军。同时汲引谢潜为两河制置副使,替代姚古。

恰在此时,中书舍人刘珏、胡安国联名上书,力陈李纲忠心报国,如许的人不该外调。

有效吗?没用!小天子赵桓想起畴昔各种,当然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