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最强学霸1 - 第6章 路在何方

第6章 路在何方[第1页/共3页]

恰是:这边正在口渴,就听到那边水响。

接下来几天,陈承宇没有回丝特朗先生家里,住在黉舍门生宿舍,废寝忘食看美国各种报刊,以便体味这个天下的时势局势经济文明;在图书馆里专看天然科学类的册本,以体味当时科技进步状况;常常去听公开课,非论甚么专业都要去听课,这是今后作为全能神童的有力见证,届时各种分歧科目标发明,都能够用一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来解释,要不然今后写作传记的人不能自圆其说。

前路艰巨,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个带路人,不但要有前瞻性的指导思惟,指导精确的前路,还要保持步队的先进性纯粹性,更要充分应用超前两个世纪的科技力量,击跨前路统统停滞――凡是停滞中原进步的统统人和个人,乃至国度,遇鬼斩鬼,遇神杀神。

扶植一个新的国度,需求无数新型人才,那种张口之乎者也,杜口呜呼矣哉的“白叟才”就算了。

陈承宇走出图书馆,走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初春的阳光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木,投放工驳的光影。哈孚大学的校园里,高大细弱绿盖如冠的大树,到处可见,此中以皂荚树、白腊树、七叶树,刺楸最是美妙都雅,大树下多是看书或是聚在一起小声会商的学子,校园里很温馨,时不时有一阵轻风吹过,卷起地上的落叶。

活脱脱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星星之火,燎遍环球的好表率。

对,还要建黉舍,所谓科教兴国,兴国除了科技,另有教诲,缺一不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另有各种技工黉舍,都要扶植齐备。

肯定了人生目标,就要制定好实现目标的路子。正如我们定下了十二点钟方向,火线1000千米外的知名高地上的山岳,作为我们的目标地,那么如何更快更好地带领军队到达目标地呢?

穿戴17世纪气势的牧师打扮,宽松的短裤,腰带束紧的长披风,他的膝盖上放着一本翻开的圣经,右手按住书籍,以防书籍滑落,仿佛正在浏览的中间略作停顿,正视着火线,头发分开梳向前面。他的名字叫约翰?哈佛约,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硕士1637后移居北美。1638年便死于肺结核,年仅31岁。临终前,他把大抵400册图书和一半产业779英镑,几近是官方建校拨款400英镑的两倍,捐赠给刚创建两年的本地学院,当时的哈孚大学还没有校名,独一一名西席和9名门生。为了感激和记念约翰?哈佛,当时的殖民地议会决定用“哈佛”为学院定名。为了永久记念他,1884校方请来雕像家, 在“大学馆”前为约翰?哈佛锻造了这尊铜坐像。

一起走来,碰到的同窗有熟谙的,有不熟谙的,有的点头,有的问好,陈承宇一一机器应对,渐行渐远,不知不觉,竟然踱到大学馆(大学行政楼)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