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148|修bug,汉中自古就产水稻

148|修bug,汉中自古就产水稻[第1页/共4页]

三月末和煦的东风吹动树枝草叶, 和着林间鸟鸣吹入人耳中,犹似一曲从京里传唱过来的《鹦鹉曲》。

那句“毋以妾为妻”就是他说的。

路上能说的只是些不要紧的动静,到晚间住进驿馆,桓凌便急着关上房门,问他为何俄然被收回都城。

三月尾四月初,恰是冬小麦扬花育穗的时候,麦田青青,道旁有很多农户劳作,一派欣欣茂发的景色,看得他诗兴大发。

而汉中地处西北,虽处在温润的盆地中,一年也只能产一季稻,育秧最好的机会应当在三月中旬摆布,赶在农历四月中下旬栽种。现在已颠末端温室培养秧苗的机会,来不及推行两段式育秧法,只好今后再靠水利、肥料弥补……

这两人但是在朝堂上过了明路的干系, 圣上前脚发付周王出京, 后脚便特地把宋大人派到陕西来做知府,岂不正见得圣意如此?不然翰林外放总得有个原因,宋三元正编着本朝大典, 又没传闻他有涓滴错处, 为何外放到处所?何况这天下间无数府州,如何就恰好叫他到了周王与桓大人地点的汉中府?

他们出京时朝中两派还为推举哪位皇妃为后明争暗斗,不到一月间,圣上却俄然下旨要礼聘王谢淑女为后,将朝中涌动的暗潮压下。又过不几天,便出了宋时被贬之事,故而他如何想也感觉这两桩事必然有联络。

桓凌婉拒了他的美意, 含笑解释道:“王爷初到汉中,有很多事正待我伴随措置,本官也不敢在外多担搁。这回我出来驱逐宋大人,王爷还怕路遇盗匪,特地借了府中兵士,我们也得早些还归去。”

他那身官袍早被剥去,浑身新落的刑伤,喘气都有些吃力,看着非常不幸。桓御史也舍不得逼他过分,缓缓揉着他的心口帮他顺气,问他:“你在京里做了甚么?该不会是上本为周王殿下说话吧?”

眼下这里只要冬麦、高梁,还不到水稻插秧的时节,要到四月尾蒲月初才气见到水田里一片绿油油的秧苗。

只是他才到陕西不久, 不是该在汉中陪侍周王, 如何跑到西安……

乃至溺毙个天使头衔,彻完整底成了外官!

宋大人虽升迁到五品,却还比他这个四品佥都御史低两阶,让上官拿住了,就连诉冤的余地都没有,先被堵上嘴上高低下搜检了一番。他还没受大刑便严峻得腰身轻颤,脚下像踩着棉花般虚软,一身的血气都撞到头上,低声告饶:“大人轻些审,下官受刑不过,情愿招了。”

本来在福建时,水稻一年两季,每年仲春中旬时候他就要动手安排农科、医药、艺术三下乡活动,指导百姓在暖房里培养早稻秧苗。早育秧、插秧,秧苗就更粗状、易成活,水稻在田里的发育时候长,一穗中结的籽实更饱满,也能提早收成,避开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