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153|第 153 章

153|第 153 章[第1页/共5页]

本来想想就心慌的例会,此时倒仿佛叫人有些期盼了。

还出了些口算题,叫人劈面算出数来。

这另有甚么定见,谁能在沔县买着煤,还非要往西乡县买的?至于那窑场,也是无益有害,大人要建便建。

他们初听人传话时,都觉得府尊要谈的是他们本年做事的打算,寻师爷的寻师爷,唤文书的唤文书,赶着拿了府尊大人要的“打算书”,好带到堂上开会。

赵同知放松地笑了笑:“此事大人做主便是。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大人见地高卓,做事必有事理,我等皆愿服从。”

今后迟早例会,他想要看到的都是干料,而不是古文浏览了解质料!

他不敢费事大人,宋大人却体贴他,叫门子去本身屋里取了个放大镜来,又道:“我正筹办着叫人给王府烧些好的平板玻璃做窗户,到时候也叫他们给程兄细细磨一副眼镜。”

瘦煤不易出焦,亦不结炭膏,越是肥煤越轻易炼出煤膏和坚毅耐烧的焦炭――这时候还叫铁炭。

若将来另有敷裕,这耐火烧的砖石还可作贡品、可卖与权贵富豪家,他们汉中府岂不又能多了很多赋税支出?

西乡煤瘦,沔县煤肥。

程经历虽不晓得一个煤膏能干系甚么民生,但宋大人身为一府之长,想甚么干甚么,做部属的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他很有眼色地替宋时叮咛门子去请二老爷三老爷,本身就从中间捡了个锦杌坐下,与宋府尊一道听那侯管事汇报。

宋大人回过神来,朝下扫了一圈,眼中含着点似笑非笑的神情:“本府初来,如何会挑人?这却要请赵兄同苑兄、程兄各荐贤才,列出年资、实绩,看哪个书办更无能、更沉稳可靠,能得三位贤兄共举的,便选哪个。”

大老爷要问案的动静传出去, 专司捕盗、刑狱的程经历就闻声进了二堂, 要为大人分忧解难。

哪个做外官的没有些私心、不养些私家呢!宋大人公然是个不识人间炊火的翰林出身,本身不贪权、不爱财,唯贤是举,也要拉着大伙儿一块儿做神仙?

那字虽小,倒是笔致纤细,轻易认清,离纸面稍近些,辩白着便不吃力。

他叫侯管事暂在内堂等着,先给三位同僚讲了煤膏能够和白云石分解耐火砖的用处。

赵同知和苑通判此时也堪堪赶到了知府二堂。

侯管事倒不怯场,就站在堂下侃侃而谈,从府治下几座煤矿的地点讲起――陕西省煤碳资本丰富,汉中虽不是此中最驰名的煤碳产区,却也有两县是产煤的处所:有六处在府城东南数百里外的西乡县,一处在府城上游的沔县。

干老了处所官的大人不爱接这类越级上诉的案子, 他们大老爷倒是个才及冠的少年, 又是翰林院外放的清流官, 哪儿见过这个?少年人又轻易意气用事, 恐怕是听他说的不幸, 就把人领回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