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172|第 172 章

172|第 172 章[第1页/共4页]

另有貂……去东北哪能不穿貂?貂皮大衣定做起来,貂皮手筒定做起来,缝貂皮的羊毛手套定做起来,线织秋裤、羊毛裤、棉裤、皮裤、羊毛毡袜、大皮靴子都定做起来!

周王谏止强征壮丁, 议改军屯为商屯的奏章弟上去不到一个月,京里便传下圣旨, 照准了他所奏之事, 并令将圣旨传示九边,令守将遵行。

周王这时候却有了本身的筹算,按住桓凌的肩膀道:“怎能叫桓大人单独巡查,此事合该本王亲去!”

这些衣服立即就得订做,不但他们小桓哥儿,还得给周王和两位长史也做一套。

杨荣微微点头,只道:“你那经济园区、实验田间的事,不管大小都可随时写信给本官。此事关着我们一省乃至天下粮食大计,若能成绩这番功劳,可谓利在天下,别的都不算大事。”

送别的景象归去后自有司马长史向周王秉报,桓凌却有些事要与汉中知府宋大人说,便与他在王府前分道而行,跟宋时一道回了汉中府衙。

桓凌也道:“下官也正有此意。陛命令殿下平静九边,又命下官随行, 亦有督察之意。下官愿请命再巡九边, 核实此事。”

桓凌固然也是天使出京,可毕竟只是个四品佥都御史,又是他的姻亲……因他的事,不免有些被贬出京的难堪。而边关新换来的将官多数是勋戚世宦出身,有些乃至与他二弟的母妃家有亲,身居高位、手掌重兵,另有册封荣身,岂肯听一个无实权的文官辖制?

宋时含笑承诺着:“杨大人放心。现在那片稻子才长定了第四叶长,这类粳稻再生四片叶才会结穗,到时候下官自有手札送至省会。还望大人今后莫嫌下官手札太勤,净写些噜苏事才好。”

杨大人提示周王:“商屯之事自有户部措置, 不过强征民夫一事殿下仍须安排人问责, 不然下官只怕那些将领征了的人也就征了,不再放还他们为民。”

石英玻璃比浅显玻璃硬0.5级,更通透纯洁,没有正色。寻玉匠用解玉砂细细打磨成两片凹凸透镜,对好焦距,再用木杆包铜口的杆子装起来,就是一个单筒望远镜。

事关粮食,还怕甚么噜苏?他竟恨不能让宋时把那些实验田里的景象一一写下来给他呢。

甭寻求风采,做甚么大氅啦、披风啦,就军用大棉袄的形制最好。另有大皮帽子、口罩,靴子也要有防水台、小高跟的,下雨、下小雪时不轻易沾水。当然,如果赶上东北那种没到大腿的雪,穿甚么也就都不管用了,还是买个雪撬,体验一把狗拉雪撬的民族风情游吧。

到城外荒郊野岭的处所,路上先叫人站在车顶看看四周动静,有无埋伏,以防赶上胡匪之类。

他若直上辽东,一起且走且巡,约么十到十一月间便可返回汉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