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196|第 196 章

196|第 196 章[第1页/共3页]

范中书的中书虽是花银子捐来的,脑筋却极复苏灵敏,一眼就看出了耐火砖在冶金上的意义,早早就到汉中求购耐火砖。

宋先生给门生们讲冶铁时,桓副校长便已冷静踱出门外,唤人备下车马,安排门生们到经济园里练习。

他们进了汉中府以来,只见贩子繁华,百姓安居乐业,宋三元不竭民力,竟又能建起如许大的暖房,莫非就凭这三十一块实验田的歉收?可一块实验田不过一二亩,便一亩能产千斤粮食,左不过能收几百两银子,如何供得起这般花法儿?!

若户部这几位员外郎成心学习新法,他跟桓先生天然也要倾囊相授。来日功课不忙,能抽出工夫外出,他便叫部属亲信带路,引他们到实地考查一番。

不对,别处不说,汉中府还真能建起烧不坏的炉子!户部员外郎卢升脑中俄然灵光一闪,甩袖上前问道:“宋大人但是将耐火砖用在炼铁炉里,可持续不断地出铁水,不须隔些日子便重立新炉么?”

恰是如此。

宋先生慈爱地说:“固然现在气候尚寒,农田还没解冻,可经济园里建了温室大棚,同窗们能够到大棚里活动活动筋骨。”

那屋子竟连房顶也是玻璃镶的!

难不成他小小一个汉中府,还能像宫里普通在花圃中建屋庑、烧地龙,建起几间屋子大的花房暖室?那要废多少柴炭,汉中府竟然供得起如许的花消?

卢升三人朝他拱起双手,敛眉谢道:“宋大民气底忘我,真令人佩服。”

普通耕具上都有锻打留下的陈迹,层层叠打出的斑纹,这几支耕具倒是浑然一体,全无雕凿的陈迹,好像天然天生。

那铁炉一天能出三千斤铁,又怕高温,用不了三月便要炸炉,铸大铁锭尚嫌铸得慢,谁腾得出工夫单浇铸这小小的锄镰?

失口失口,他们黉舍天然不是那种搞题海战术的黉舍。

本朝所建的瓶型炼铁炉程度已经非常先进了,只差质料不敷,不敷耐火。加上一层耐火砖后,这炉子的寿命长了,出炉的铁本钱天然也降落了很多倍。他还查到了一样能在原炉里加稻草、黄土炼熟铁的传统技术,教给了一名听主动上汉中府寻求合作的略阳大族族长范中书,请范家给汉中府专供擦生耕具。

世人原不觉着几把耕具能有甚么特别,最多是稍新些,因是做给官府的, 锻打得更邃密些。但经他提示,晓得此中有非常后,再留意细察,公然发明分歧――

他满含等候地看向宋时,两位同僚也一样被他勾动动机,眼也不眨地等着宋时答话。宋教员也不吊着他们的猎奇心,扫了几位对冶铁技术生长还不敷了解的理科生一眼,对真正懂行的卢员外他们点了点头。

这本钱可费得不小了。普通铁匠铺里没有大型的炼铁炉,都是用买的熟铁片、铁块锻打成耕具;而矿山下的大型炼铁坊却又因炉温高,怕烧不了多少日子就会炸炉,多数将只出炉生铁加黄土、稻草灰浆炒成熟铁后便仓促锻形成铁锭,不会铸小件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