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199|第 199 章

199|第 199 章[第1页/共4页]

宋时按着那本脚本,求贤若渴地望向两位御史:“却不知吾兄可有熟谙的名家,能改好这个故事?”

固然也有几位御史、员外郎不太适应被人围观着干活, 可看看田里门生和身边锄草的同僚都安之若素, 乃至有些享用这类呼声, 也就垂垂定下心来, 只当是先农礼上随圣上躬耕, 结壮安静地挥动锄头, 翻开了麦苗间干硬的空中。

世人赶紧起家行礼,答道:“事不宜迟,我等这就归去写信,来日便与存候折子一道递回都城。”

但宋时脸上全然不见愧色,坦开阔荡地说:“我亦是为劝百姓而作此文,末端处文气丕变,亦是无可何如之事。”

是的,前半部是选入语文讲义的名篇改编,后半部是他给府里公允仓打的硬广,高低天然有辨别。

《魏郑公谏录》曰:居安忘危,处治忘乱,不能悠长。

可若汉中府统统地步都能像他尝试田里那样歉收,那么多粮食他如何收得尽?便是府里拿得出银子收粮,收下后如何存得住?

开首还是农夫歉收以后兴高彩烈地群情着如何换钱花用,却发明到处都是歉收, 商家收粮的代价被抬高了几倍。

他将那份文稿重新看到尾,再转返来几次看了几遍,心境纵横,叫小厮拿帖子请人,先和同道老友喝一顿酒,再筹办将这文章改编成脚本。

――之前只想着将种嘉禾法传遍中国,就能使天下粮仓丰实,百姓安居乐业,现在被宋大人笔下故事提点,才认识到这繁华背后也有危急。

“但诸位大人回朝以后,还担当着将这歉收之法推行至国朝十三省处所的任务,到时候各州县都粮食丰足如此,不能再如我这般转卖邻省,诸位身为国度重臣,当如何稳定物价?”

但是宋大人请看新戏这个名为嘉奖,实为夫役的前提,门生们都敬谢不敏。倒是没见过他“志愿加班”大・法的诸位大臣对这出新杂剧度量胡想, 主动要看他的本子。如许主动上门――很有能够还不要人为――的好作者宋大人岂会拒之门外, 回到府城便将人迎入自家书房,拿出了魔改后的《多收了三五斗》与世人看。

急递铺的速率天然比驿马更快,不过十来白天,那封手札就递到了大使徐贤手中。他原觉得只是通僚报安然或是寄思君思友之情的手札,翻开内页却见宋三元邀他写院本如此,惊得他几乎拿不稳手札。

这些折子名为“存候”,实则并无只写一句“臣某某恭请圣安”就算了的,而是以存候为名,奏报他们在汉中学习的进度:

宁御史回握住他的手,一样豪情地说:“宋兄便不提,我们也要替你保举才子。你可传闻过《玉葫记》?作这本剧的,便是一名振郎署文学之风,户部驰名的少年才子徐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