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228|请假

228|请假[第1页/共4页]

榆林到汉中相距一千余里,不过杨大人年纪虽大几岁,也还称得上“武姿英迈”,能骑马长途奔驰,十余天后便到了汉中。

他来得俄然,事前并无通报,直到一行人下了船才向周王府和汉中府衙递了帖子。

搜完以后,他就没再用高压锅熬过稀饭。

他反倒将折子扔到内阁, 抱怨弹劾之人不晓得体贴上意:藩王不得掌兵, 可周王是藩王么?他本就是在外代天子镇抚军务的, 本来是怕他年青气盛, 轻出关外犯险,才不肯给他放太多权。现在三年畴昔,看得出周王沉稳可嘉, 再多放几分权给他, 又有甚么不对?

不,那样效力也太低了,还是用普通的炮弹比较便利。

奉上去的弹章, 圣上看则看了, 却半点没有纳谏的筹算。

鲜果他尝了一点,倒都味道不错:西瓜是脆沙瓤的,清甜解暑;杏子甘酸适口,吃着满口生津;鲜桃是洋县产的佳品,特别甜美多汁。

周王此时却因为圣上特旨付与他更大权益,不敢孤负圣恩,带着桓凌再度出巡,只要宋时带着满府官员仓促出城相迎。因为周王不在府,杨巡抚也不必在外头沐浴换衣后再行拜见,但直接进了汉中府,考查宋知府克日政绩……

直到火候差未几,该要开炉倒米了,他才扶着宋时的手站起来,坐回堂上。

杨巡抚说了个“可”字,宋时便叫厨子来在廷中架起爆米花机,点上火渐渐摇了起来。杨大人现在求知若渴,也不管它是爆米花的还是烧饭的,走到面前看着气压计上的数字窜改,满面藏不住的惊奇与欣喜。

这条路从榆林修往延绥旧镇,又从延绥过西安伸向汉中。

宋时浅笑着答道:“这个倒不消水银,只用一个空心的小铜盒,将里头的气放净,外头气压压扁了盒子,此时记下的气压就是天之气的气压。其上可用钢片连以指针,再拿着水银气压计和它一起从山底量到山顶,量其窜改之微刻下数字,依这些变数算出指针转动到那边,该得气压比高山气压凹凸多少。”

他眼下年事渐长,宿疾一日日缠绵,还能有几年熬炼后辈?

很多有识之士看到了这道旨意背后的短长, 纷繁上疏劝谏, 趁便弹劾吕、张两位阁老为给弟子争权,竟不顾国度大计, 不尽封驳之责, 还早早地将这道旨意发往了汉中。

先察炼油塔做成了没有。

锅内氛围加热气会收缩,压力变大,就能直旁观到压力计转动了。

他正为沥青供应不力之事烦恼,刚好就收到了宋时的手札――

这还是爆米花的锅铸得厚,不易炸开,高压锅如果堵死,但是会炸锅的。他宿世有网的期间,在网上随便一搜“高压锅爆炸”,就能搜到各种锅盖和锅里煮的吃食嵌在天花板上的惨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