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248|第 248 章

248|第 248 章[第1页/共4页]

底下那东西只裹了层黄乎乎的壳子,连雕镶都没有,并不出奇。但上头那些铁棒却有些特别――棒子一端大出来一圈,顶上镶着玻璃面,玻璃内里看得出是个银闪闪的小碗,当中捧着个玻璃珠。

众将官当即想到,若夜间哨探发明有虏寇在,只消将灯头向上,打出一束冲天黄光,雄师岂不就能循光而进,将正在安息的虏寇一网打尽?

他也还是意难平,悄悄酸了一句:皇兄这时还说桓宋,明显世人都说是宋桓!他就是偏疼自家妻舅,不晓得以人才为重!

周王派来的人下去歇息,几位将军便与杨监军研讨起了这电筒的用法:

余批示使应了声“诺”,上前拿起另一个电筒,又从最底下那抽屉里取了两个灰朴朴的圆筒塞出来,再按住电筒腰上崛起的铁块,往下抹了一下。

押车来的是周王府侍卫批示使余远, 足显了周王对此事的看重。

齐王一眼便认出那玻璃珠就是电珠,眯着眼道:“这是将那手摇发电机改成了个电棒子?”

哪怕虏寇发明光柱,这光也照不出人身影,也不留烟气焦痕。探子只消关上电筒,在他们寻来前另觅一处藏身,定不会被发明。且这电筒是人间未有之物,他们于本日见着之前都没想过能用灯照出如许一束光柱,虏寇自更不能,定会为此生出猜忌――

箱门翻开,暴露三行抽屉,上两行是一行三个的小抽屉,最下是整条的长抽屉。批示使一个个抽出来,只见上头小抽屉里各藏着两支儿臂般粗长的白铁棒,底下阿谁则装了满满一抽屉比上头铁棒细些,有其三分是非的圆筒。

他将长长的票据递向齐王、杨侍郎与堂上众将官:“这些是周王殿下从汉中府急征来的, 请殿下和诸位大人先用着。其他各府也都在赶着做如许的新军粮, 不出数日亦当连续送到。我们殿下说, 既是齐王殿下感觉好, 定是于战事无益, 殿下自要倾尽力供应。今后送来的军粮中, 配的饼干、肉食自会再加多。”

他们的帐子里固然透进天光,这电筒里照出的光却还是清楚可辩,是一道光柱映照着飞舞的灰尘,在帐壁上打出一个圆形光斑。

汉中府这一年新雪落下的时候,关外草原上便传来了第一场大胜的捷报。

他从怀里取出周王的亲笔手札,双手奉给齐王身边的内侍,而后叫随行的千户捧上来一个小小的黄花梨官皮箱。

虽不能沾水,但雨天用油布裹好了,只教玻璃那面前头不消东西挡着,便不碍着光透出来,比甚么火把、气死风灯、火油灯都便利。

诸将官与杨监军议得心潮彭湃,立即调派精锐哨探,教他们熟谙这电筒的用法,并教人设想挥动电筒传达的切口,将这些探子放入草原深处。

连他都不碰电池了,旁人看着这东西的卖相,更没有细看心机,都去看那些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