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253|第 253 章

253|第 253 章[第1页/共3页]

周王殿下并不计算他们是在书房还是在寝室议事,只忧愁地问道:“朝廷之意,是不叫他们在草原放牧……”

周王替宋时心疼着人才流失,怕他送走的门生日多,内心藏着分袂之苦。却不知宋校长这类办黉舍的最不怕门生毕业,只怕门生毕了业没处所领受。现在门生去的都是官员身边,不是做了武官就是拿稳定月薪的吏员,事情安稳、前程无量,做校长的给他们发毕业证时不知有多欢乐。

汉中府也没有草场,百姓们还是房前屋后地养着耕牛,乡间也有人野生羊,都是圈在圈里,偶尔放出去吃草,并不必然要占大片草场。青草如果不敷,还能够用干草、秸杆、精饲料补足。如豆粕、棉柏、羽毛都能够用膨化机膨化,出来的就是又营养又易消化的饲料了。

周王令府中两位长使与汉中诸官一道送他, 本身回到书房, 与桓凌商讨如何安设牧民。

现在朝廷第一大计便是用兵西北,只怕户部不肯意拨银给一所学院。不过礼部尚书是桓舅兄的座师,念在师弟之情上,或许就能为他们调停,能让汉中府多截留一笔款项建黉舍呢。

奏折送走以后,周王也放下了一桩苦衷,寻桓凌来商讨安设边民的赋税如何走帐,派去凉城的处士安排如何的身份和月钱。

姚郎中传罢旨意, 便急赶着回京覆命,周王也不狠留他, 只叫人给他装了些饼干罐头之类的新式军粮, 便利他们路上饮食。

自朝廷用兵西北以来,汉中府宋时便以一府人才支应九边建厂投产新式军粮、供应军需之事。今齐王弟将安设边民之事交托儿臣,儿臣又须借汉中经济学院处士为之置房舍、工厂,教以餬口之道。由此算来,汉中教养之德极厚、门生之功极大而处所人才承担亦极重。

都是亲戚,也不必虚客气了,直接问:“宋舅兄如何说?”

要公母成对的,要几头小肥羊给周王解馋,剩下的就算给汉中引进良好种类:牛能够跟本地种类杂交,看看能不能产出更好的种类;羊就养纯种草原小肥羊,等这些羊生了小羊今后,不必去凉城就有新奇的内蒙羊肉可吃了。

就别希冀在凉城挖矿了。

姚郎中从凉城出来时,齐王那边也给他装的如许东西, 路上吃着诚是洁净、便利。他们做钦差的不似到处所仕进、探亲, 能慢悠悠一走数月, 都是赶着覆命的, 能省些时候就要省些时候, 是以也不推托, 就捎了一袋子军粮走。

儿臣愿请礼部为此校拨一笔款项,供更多贫寒学子读书、学技术,以俾各省兴产业、富民生,供应雄师衣食东西……及光复西北草原后,安设各部归化顺民之用。

“闲事要紧, 舅兄不要再问这细枝末节了。还是说说你们对昨日那份旨意有甚设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