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258|第 258 章

258|第 258 章[第1页/共3页]

他将便条递给吕、李两位阁老,并请六部、两院部堂共议,世人也都觉得挑的人恰当,冷静点了头。

只是牛羊马匹都被带走了,他们部今后就得凭借汉报酬生了。

名单呈到张次辅面前,张瑛顷刻面前一亮,按着那名单叹道:“恰是他了!这个桓伯风岂止是会骑马,能跟草原诸部说清楚大郑安抚边民的善政,他是曾跟着杨大人一道试出飞雷炮的!真赶上甚么伤害,有他足可当个将领用了!”

室中一片冷静,顺义侯伯颜感慨道:“既然已经到了这境地,也不必再多想了。现在我们一家父子都在京为质,朝廷要杀我们都是易如反掌,何必骗我们?”

吏部公推他作最合适的人选,又挑了两位年青力壮、能骑马、通民政、能言擅辩的翰林侍读与佥都御史作陪选。

阖府亲人都被他压服,一家商讨安妥细节,便要上本自请做说客。

纵使他两个儿子亲厚,到不得这一步,但齐王功劳太重,也会叫这两个孩子难堪。桓凌既是王妃的远亲兄长,若能有招安之功,也能算在周王的身上,也不怕有些投机之辈撺掇齐王生出甚么心机了……

不然人家千里迢迢从汉中送来几篇文章、丹青,还特地译成蒙文给他们看甚么?他们既然归顺了,就得替大郑做些事,叫人瞥见他们的用处和归顺的诚恳。

待他走后, 世人才醒过神来, 开端研讨他留下的报纸。

他们是新内附的部族,投降也是眼看着邻部被汉军所灭,不得已才举部投降, 并不是国初那些有功于大郑, 被恩封为公侯的人。当初投降时,那位齐王看着他们一家都是杀气凛冽的,厥后又和被俘的诸部王公同入京师, 眼看着那些人被缚游街, 一身狼狈,最后枭首示众……

才气――中试不久便到福建历练;回朝后又独安闲九边巡检,查出无数庸将赃官,揭露马尚书贪污渎职、任用私家的大案;后又随周王到汉中,助周王殿下清算九边军镇的弊端,也为这场西征打下了健壮的根本。

若把桓凌从他身边调走,周王单独支应九边粮草军器等事件,可会觉着吃力?可现在老二已经跟着雄师得了军功,今后深切草原,又有更多建功的机遇。到时候他挟军功而归,老迈却只要坐镇火线的资格,难道要成唐初玄武门前的情势?

何况他除了本职以外,理民政也是一把妙手。汉中府有本日的气象,不但是宋三元的功绩,必然也有他贤浑家之功。

他们现在身在这位子上,须得为本身筹算,顾不得亲戚交谊了。

他情愿为新主分忧,化解战事,劝降诸部,于朝廷百姓也是功德。新泰天子考量再三,在奏折上重重批了个“许”字。

吏部递的那张便条,就原样递到了天子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