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266|第 266 章

266|第 266 章[第1页/共4页]

他读信读得有些冲动,一开口几乎叫错称呼,赶紧咳了几声,重新说道:“这便是宋大人送给本官的衣裳。宋大人信中说,这迷彩服善能在草原上迷仇敌的眼,若穿戴它伏在枯草中,眼力再好的弓手也看不出有人。我刚穿上试了试,只是在室内难生结果,最好到草原上一试。诸位勿畏劳苦,陪我到外头草场上看看!”

可不希奇的东西如何能拿来送情郎呢?是叫几个绣娘就能缝的衣裳显情意,还是叫一全部儿染坊折腾几个月才气得的衣裳显情意?

难不成此中还藏了甚么他们本身才气解的切口?

他苦口婆心肠给顺义侯诸子和那两部新附的王公讲了教诲的首要性,乃至当场拆开夜灯外壳,拉出电线,当场给他们讲了一场串并联课。

宋时不在,桓凌才将阿谁“土气”在喉间转了转,又咽回腹中,拿起两件细看,只觉形制有些像他上回做的绿戎服。

水田衣现在也不大时髦了,且水田衣是拼缝出来的,他们练武的人眼力都不差,看得出那色彩是染出来的。

自古以来,有多少翻云覆雨的神仙最后被当作祸国妖人处斩了?宋时虽是个勤恳爱国的诚恳官员,可这世上嫉贤妒能的人多,万一有人妒忌谗谄他,将甚么天灾异象归咎到他身上呢?

他回想起宋时给他抄的那些别致晦涩、却又实在能破解人间之谜,教人欲罢不能的新知识,神采愈显庄肃,令人不得不信他的。

他们尽管代存这东西,却不敢私拆,愿桓大人拆开后也叫他们看看,开开眼界。

劝得这些草原人情愿归顺内附的并不是他们拉进草原的多用油筒和火・药, 更不是长枪利剑, 而是为这几个兄弟的父亲封侯受赏,他们的子民在凉城过上了好日子:

不,也不像,这么小的火苗看着都不晃眼,这灯珠可亮很多呢。不该说是火光,倒像落日西斜时的日光。

腊月间, 招安使团终究回到凉城,也带来了顺义王世子的母舅及其大妃之父家两族。

顺义侯诸子都未曾想过这类题目――

桓大人穿这一身,就是穿了宋三元公的一身相思之意!

“宋三元”是百年才出一名的才子,学业如何样他们不懂,但能从千万读书人中得了头名,那必定是很好很好的。更不要说他养牛羊马匹的本领竟比他们祖祖辈辈生在草原上的人都好,教出来的门生就能把一座边外军镇建成这么个模样,有甚么东西是弄不出来的?

不管是电光或是日光,却都是上天之力,郑人竟能夺天之力了?

与其把本身部族与大郑对峙起来,在这里哀嚎上天为何不偏疼草原诸部,不如今后放心给朝廷做产业、畜牧业,挣了钱送后辈去黉舍读书,多晓得些数理化的知识,他们部族也能过上关内百姓一样的承平富庶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