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269|第 269 章

269|第 269 章[第1页/共3页]

他夜以继日地熬了几宿,以羊毫写出近似油印的字体,更亲手调膘胶、订脊线,叫人打造假金护角,订好一摞精装版《北行录――佥都御史桓凌著・宋时注》,交给府县学一众传授、教谕等人付梓。

对了!注释!

改得非常顺利,品读着也全然是桓凌的气势,独一一点题目就是古文简练,翻译过来以后比本来薄了得有一半儿以上。而桓凌给他寄来这么沉的一箱书稿,他这里从周王佳耦到府中官员、浅显学子都盯着呢,边关那边见着的人只怕也有很多记在心上,等着买归去看的……

几年熬炼下来, 小师兄的文稿写得比他还像当代学者了,连改都不消改就能直接发上晋江。

外头再包上个厚厚的硬纸书壳,四角包个锌或锡的护角,又能把书加厚个几毫米,从厚度和分量上都注水注得无懈可击。

好文章,不负他们这些日子的等待!

这个他本身就能画,草原上那些植物他差未几都在植物园和植物天下、农业频道看过,大抵都还记得甚么样。再说他们文人画儿讲究的是重神不重形,画匠才画得那么邃密呢,他在屋里憋出来的插图充足用了。

先替大人悲伤一场,从速找门生来刻印成书,好叫大人送与亲朋共赏。

考前背师兄的文章自是不值得倡导,不过也多亏当年那些仿写和背诵,他能完整抓住小师兄的文风、神髓,写出的文章足可乱真。拿他本人写的当代文翻译成古文,那就更轻易了。

宋时感慨几句, 就一头扎进打字上传事情中, 走到哪儿都要带上一本文稿, 稍有空暇就拿出版来抄几个字, 争夺早些投稿到晋江背景。这帮手不释卷, 指尖藏在袖里点击屏幕的模样落到人眼里,就是他被桓凌的文章迷得不能自拔,看到出色处还要在袖子里点点划划, 腾空誊写此中的佳词妙句。

他们早盼着看桓凌的文稿久矣,现在终究拿到手,还叫他清算成这么精美贵气的样书,如何让人忍得住不看?世人洗手剔甲,部下水珠擦得干干有,先把书悄悄翻看一遍,才心对劲足地叫了刻版技术最好的门生和画匠来刻印。

几位汉中经济报的编辑回声领命,接过那摞书,恭送走大人,围坐着先看了个过瘾。

不但桓大人的文章好,宋大人也写了好用心的注释,笔墨清通、内容详确,几近比桓大人的原书还要长了。若非胸中一片相思难抑,如何写得出这满纸密意?昔日王戎曾言“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他们恰是情之所钟的才子名流,观这文章,哪得不为两位大人肉痛眼酸?

起首字体要大,行间距、段间距要拉开,页边多留点空,页边和段与段之间印点花边,还要多加插图……

宋时抖擞精力,拿出一张大稿纸,揣测着如何设想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