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295|第 295 章

295|第 295 章[第1页/共4页]

“比目车、三元车、和合车……前些日子传闻他们炼造得好钢, 还觉得要做甚么惊世的兵器,本来只是这些车子。”

不是他们宠门生,舍不得劳累他们,实在是他们那两个弟子在天津也忙:忙的不但是勘察矿产,还办经济园、炼精钢,又教本地渔户在北塘圈养鱼虾蟹贝,和在汉中任上时做的事竟差未几。

张阁老摘下水精镜儿, 将早上捎来的滨海经济报扔到桌上, 点头攻讦道:“我前日试过一回子期送来的三元车,也不过是比平常马车省些木料、钢材, 又不需畜力拉车, 便利洁净些罢了。也不值得那些门生们连日作诗文写它, 还办甚么骑车赛。”

回到经济园宿舍里,恰就接到了两位师长的来信,看到了杨阁老的载人、载货大型三轮车打算。

虽是铁造的,不是甚么镶金嵌宝的珍奇物件儿,有这份心就够叫他们欢畅的了。

宋时摸了摸下巴,悄悄点头:“说到运货还是先上火车。本来钢少,质量也不稳定,不敢搞这类易爆炸的机器,不过现在有好钢了……能够从汉中学院写信要几个学得比较好、有脱手才气的门生,再从朝廷拉些人和资本,就能试做蒸汽汽车和火车了。”

但是杨学士想做的大车亦是朝廷实在需求的东西,不成因其难制而放弃。他与师兄克日遍观园中各种马车、人力之车,一时固然造不出木牛流马一样的神器,却得出一点能让马车载物更多、行走更流利的灵感。

现在他们的比目车、三元车都是采取撇脂订价战略,趁着没有合作敌手,能宰一个是一个,一辆自行车敢叫价十几两银子。那火车造出来的技术含量更高,不翻它十倍利的确枉他读过《微观经济学》嘛。

想当年他做陕西巡抚时,那两人弄出个装油的铁桶都能设法儿做成炮。现在他们炼得这么多上好的钢材,不做国之重器,就拿来做些只能载一两小我的小车?

马车中载员的重量再加上双层车体本身的重量,起码有两吨多,若换成车斗载物,则载重还能更多。

圣上既惊且喜,许他修路,只不准侵犯官道。桓凌与宋时上本谢恩,今后便带人极力铺设铁路,日复一日,再没甚新奇动静,宫中外朝也垂垂不再紧盯此事。

吕阁老代表三位阁老递上的造车折子批复下来时,张阁老也接着了宋时的答复,信中满满弥漫着对朝廷的虔诚体贴:

教员们想着都心疼!

――就是蒸汽火车发明前,曾经时髦过的轨道马车。一辆有轨马车能载二十位搭客,双马车载的人更多,是产业反动前最好的交通东西,现在在外洋一些旅游都会里还是能够见到它的身影。

这么好的钢却拿去做了甚么双鱼比目鸳鸯和合的车,实在华侈了!

但是在教员们心疼的时候,他们心目中又兴产业又忙民政,致了官都不得歇息的不幸弟子实在正悠哉悠哉地乘着大船海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