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39|第 39 章

39|第 39 章[第1页/共4页]

修堤坝、修蓄水池、修路、种树……他乃至想在乡村屋子上都刷上“要致富,先种树”“要致富,多养猪”的典范标语。可惜这期间的读书人太狷介,事也多,如果村里公开涂这些标语,准得有人骂县里浑身铜臭、有辱斯文,他也只能暗戳戳叫花匠下台鼓吹一下植树造林的理念。

这溪水两侧,转头也要研讨一下种甚么树来加固水土。

――固然宋县令也要进京朝觐,他却舍不得宋时与他家里人见面。

日子就在繁忙中悄悄流逝,三天后,黄巡按与田师爷便带着宋时特地叫人烧的料器玻璃官服小像,桓凌抄出来的《白毛仙姑传》手稿,乡民百姓们奉上的土仪和感激,满载而归。

“叫人给宋令送信,请他领典史到府里来,乘府里的大船上京!”

黄大人捋着清须思忖了一会儿, 对桓凌说:“本官这几日便要回府城, 此处清丈田亩、打击豪强之事却不能停。宋令上京时, 武平县的事便交予伯风了。”

宋时叹道:“我这不也是怕黄大人分开,来不及送吗?并且另有几本是要送师兄你的,哪有叫你本身抄的事理。”

田师爷欣然恭维:“不错,方才是我想窄了,最该作文记录的是我们大人与桓通判、宋县令的德政!车里便有纸笔,我们何不就寻一处风景既佳,又能避风取暖的处所一同吟诗作文?”

这里已被人立了李纲牌位,只还没泥像,堂上还摆了香炉、供品。他们没带香来,车里却有些鲜果、吃食,便摆在堂前供上,默祝了一回。

夏季里恰是治水的好时候。

这曲《白毛仙姑传》写出来可不是在武平县里自娱的,迟早要传遍天下,扬他父子的名……曲中另有个与宋舍人极要好的桓通判,了解的人一见就晓得是暗射他与宋时了。桓凌算着本身在京里的亲戚长辈、恩师朋友,决定连同黄大人的《修武溪记》、田师爷的《三下乡记》一并多抄几份,转头托府尊朱大人替他捎回京去。

桓凌写的就含蓄多了,只一句“有豪强越讼于御史黄公前,公遂至县巡按,月余而豪强清,民气咸平”。

黄巡按刚好问道:“这些修河的民夫里,可有本官判罚的那些隐户?”

提及吏部大计, 大计也近在面前了。从福建到京里,快的也要赶两个月, 现在已进了十月, 来岁正月就要朝觐,福建省高低主官与首级官此时便该筹办出行。

这些溪水夏秋间轻易众多, 多数儿因为水里淤积泥沙太深, 排水不畅。趁夏季叫人筑堤坝束水冲沙,或直接排干一段溪水,下水清淤,再在较宽的溪流河道旁挖出备用的排水沟, 来岁就能减少灾情。

民夫当中,有很多身形暄软,一看就不像经常干活的农户的。往年这些人在大户阴庇下甚么都不消干,本年他们头顶的大树倒了,县里又不准他们出银子顶瑶役,这些人终究要体味一把劳役的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