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41|第 41 章

41|第 41 章[第1页/共4页]

难不成还要他以阁老之尊,亲身向宋家赔罪?

宋大人也不好跟长辈摆神采,只说:“罢了,小儿已不计算此事,桓公子也不必放在心上。”

他最看重的一对爱孙出息都受了波折, 这宋家父子倒是一个考场光荣,一个宦途对劲,怎不叫他看得心伤?

只一见着他,桓侍郎就不免想起本身放弃清贵的御史之职到下乡小县当通判的孙儿,与还养在宫中, 却不知何时能结婚的孙女。

最首要的是,下回再搞出甚么文艺作品,刻一张蜡纸版就能印出几百份,不消再本身拿着排笔手抄了!

桓侍郎舍不上面子与宋家报歉,眼下宋县令别名声大振,连旁人都夸,他家若甚么都不做,也分歧他家传出的两家交好,和蔼退亲的说法。他公开里策画一阵,将长孙桓升叫来,命他带着次子遗下的几本书去见宋时,提示他记得恩师当年授业之情。

等他走了,宋县令才绷不住地拽住儿子问:“你如何竟要在福建考?我都替你筹算好了,归正有桓凌贤侄在汀州,这回你就不消跟我回武平,留在京里好生复习一年半,或者就在国子监坐监读书……”

人家王爷、阁老是不怕的,他一个小透明生员可背不起这锅!

宋大人带着儿子和一腔忧心皇室子嗣的忠心分开了京师,另一群比他更忧心国本的大臣也联名上本,请当今快让钦天监挑好日子,安排周王娶妃。

三万两的婚礼对比前朝亲王,已经是破格了,还要添多少?

那如何能一样!普通外省来的官家后辈都要在京里冒籍测验,图它考的人少、录的人多,宋时这真正的北人竟要去福建考?

宋时细细地给父亲讲了这事理,安抚他:“我们在福建过得太安然生,读书民风又浓,何必必然要留在这边?归正县里土豪劣绅都清理了,府尊与布政使大人也看重爹爹,大不了今后我就不再管县里的事,用心跟着桓师兄读书了。”

那位巡按福建的监察御史黄大人,可不就是他们熟谙的那位黄御史?

宋时先道了谢,收好桓先生的书,笑着说:“桓四哥只是幼年打动,家父与我怎会当真。有劳桓大哥特地跑这一趟,归去后还请代我父子向阁老请安,宋时不会健忘先生教养之恩的。”

有钱了!想买排洪渠论文就买排洪渠论文,想买河岸植被设想论文就买植被设想论文,想买防控虫害论文就买防控虫害论文!

新泰帝却毫不谅解他,只道:“朕年前接到巡按福建御史黄炯上书,说是福建武平县遇水患,县令宋某却能不求朝廷施助、免粮,本身县内便筹得银子度过洪灾。武平县能为朝廷节流下如此多的赋税,别处怎地不能?如果朕治下的州府县官都如此无能,还怕国库不充盈!”

户部卢侍郎笑道:“前日黄御史不是还递上折子夸了武平县为政有方,本来秋初受的大水,淹了周遭百里地盘,连秋粮都坏了,要请朝廷施助的,成果这下子不但不消施助,还能多交来些往年拖欠的税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