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51|第 51 章

51|第 51 章[第1页/共4页]

台下熙熙然一片答允声。

四位贤士应喏,从速凑向中间商讨着谁答哪道题。宋时萧洒地退回坐位,撩起下摆坐了到空位上,含笑请桓凌点评这四道题的题眼在那边,那里最难讲,给佳宾供应思路。

“请第二排西侧穿天水碧方绫纹襕衫、戴折上巾、鬓边簪黄月季的朋友下台。”

他们舍着面子,甘心在众生面前说出本身不懂之处的,支出这么大捐躯,不就是为了等他们印讲学语录时,印一句“闽侯文敬轩先生青问”“福州章白羽先生鹤问”吗?

叫人之前, 主持人宋小舍还是很有知己地提示了一句:“本次大会中, 台上统统谈吐都有参与主理的林泉社诸生予以记录, 过后将翻印成《福建讲学会语录》,是否登台,诸人其慎思之。”

这四位固然对“天理人欲”有了解不到之处,但下台后一个个精力抖擞、风仪矗立,比前几位会答题、上来抢答的人气势还足。下台跟评委教员和主持人见过礼, 便挺胸拔背后坐了左手那排的四个坐位。

总之就是学业版的先富动员后富,终究实现共同敷裕,懂?

“既是传人,读书时遇着有解不通贤人言词之处也是理所当然,那会的都是从不会学来,本日不会的,明日天然能学会。我等在此做自习会,也恰是为了教先懂的带会后懂的,大师一道精研学问,以将来著书立说,担当前辈大师们的衣钵,传承儒学道统。”

明显不对啊。难怪朱子学厥后被王贤人的“知行合一”碾压了,从实干角度就是不如人家的轻易了解、轻易动手。

宋时满面东风地听着台下观众高呼,感觉氛围差未几了才一摆手,接着主持:“福建是闽学开宗之地,朱子在此教书四十年,传下道统,是故宋、郑两朝以来,理学大师多出于本地,在坐诸位便是先贤的传人。

四位学渣冲动得如在云端,施礼都摇扭捏摆的,舍不得坐下。幸而宋时及时上前按住他们扣问学业题目,把这四位学渣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

这回可好,不但宋君亲身报告他们下台来为众学子捐躯的大义,另有桓大人点评!这些按着宋君刚下台时的说法,都是要印到书上的!

宋时走到台中心,朝上面巡场差役打个眼色,差役便敲响云板、锣鼓,唤回观众的重视力。比及底下观众多数安静下来,看向台上,他便整整衣衫,端方容色,密意地先容道:“宋某虽是北方人,但自从幼年随先师桓御史束发读书,也知朱子多年来在闽地讲学,传下闽学道统,理学正宗正在福建,在我台下台下诸君子当中。”

王君老诚恳实揣摩去了,宋时也走到最后一名荣幸佳宾,泉州林先生面前,温声采访:“前面三位佳宾之言林兄都已闻声,不知林兄所欲问者为何事,可与他们当中哪位有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