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68|第 68 章

68|第 68 章[第3页/共4页]

有此度量,又生得文质彬彬、漂亮清华……不愧是他们取中的弟子!难怪方御史提及这个门生总隐含着几分得色,难怪桓通判在卷子上夸师弟夸得那么理直气壮。

高榖在名字旁重重写下“第一”二字,台下书吏大声唱名,合座震惊。

要不是他们叫这考语棍骗,觉得这份考卷不是宋时的……如果早晓得这考卷是宋时的……

最后一个名字填入大榜,抬到外头张贴,这场秋试也算终究落定。两位主考官看着模糊出现紫红光芒的天气,终究松了口气,揉着生硬的脖子起家走向两厢卧房。

中间的副考官周用也在朱卷上写下宋时二字,双眼却不看考卷,而是紧紧盯着桓凌,想上去问他一句——你当着我们的面连夸都不夸宋时,装得仿佛要避师兄弟之嫌似的,成果你给他的考语写成那样?

方提学也落寞地叹了声。

这份莫非真是宋子期的?

台下有书吏顺次呼名,提调官、监临官与十四房同考会监,包管选士公允。八十五名举子从后往前唤名填榜,众同考官心中早有属意的门生,也都揪着心听驰名单。

他这么盯着桓通判,不会说解元真是桓通判的师弟宋时吧?

他在县试取中的门生,毕竟没能过得乡试这一关。

三篇经史、两篇时务策,颂先帝之德则忠爱之心溢于言表;叙道统传承则如亲历其世,承先孔教诲;言古史得失如掌上观文;论臣子忠谏之道已见忠正朴直之气;议兵制慨然有提领雄师荡平天下的气势……

桓凌还是那副淡然之态,亲师弟考了福建省的解元也不见他冲动,好似在卷子上连写十来句赞词的不是他一样。

两位考官精力受前面判词的影响,也不由自主地多拟了几句判词,判到最后一问兵事题时乃至写下了“子其当世之豪杰也”,“来日兵食之寄持此可待也”之语。

只看这道判题,便不是只坐在房中看书,不问窗外之事的墨客能判出来的。

世人笑道:“不错不错, 看桓考官这般胸有成竹的模样,小宋怕是考得极好,不然他怎地全不担忧师弟会被黜落?”

每位经魁都是他们寄予重望的才子,名字一唱出,帘内、帘外诸官皆是欣喜点头,都觉得取中了可意的才子。唯到本科解元、春秋房经魁的考卷卷头弥封拆开后,高主考游移着不即念名字,而是抬眼望向桓凌,交叉着惊奇、不信、绝望各种庞大神采。

给事中主弹劾天下官员违法之事,于律法都学得格外精熟,见了他这能善用律法十六字意诀中加弛刑之诀的答案,欣喜道:“难怪两位房考官一力保举此人,单这道判题便写得松散详确、轻重得宜,不似未经宦海的儒生,倒像是个断过无数案倒的老道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