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 - 第9章 细盐

第9章 细盐[第1页/共3页]

“蒋叔,搭把手。”朱寿号召一声,蒋瓛立即上前帮手,两人合力将铁锅移开,煎盐至此已根基完成。

“盐?”蒋瓛一惊,猎奇地探头望去。面前半锅晶莹剔透的盐粒,如同雪花般洁白无瑕,与他以往所见的盐有着天壤之别。

李善长悄悄拧起眉,目光落在面前的孩子身上,似曾了解的感受涌上心头,却一时半会儿如何也想不起来。

李善长略感惊奇,心想如许的知识竟然无人教诲朱寿,或许与朱家的特别身份有关。

在他目前把握的知识中,食盐是最具代价且相对安然的。至于更加先进的燧发枪,朱寿毫不肯让它落入别人之手。一旦被人发明制造盐,最多引来查抄;可如果被人晓得制造火器乃至火药,结果不堪假想。归根结底,这口黑锅得由朱元璋来背。他以布衣之身同一江山,对百姓的苛政不但未减轻,反而愈发峻厉。军户、灶户等轨制,如同套在百姓脖子上的沉重桎梏,世代束缚在单一行业中,虽非仆从,却与仆从相差无几。

光阴不饶人,影象老是在不经意间变得恍惚。

“蒋叔,回禀祖父,我前两天去寿州城考查过市场,现下盐价较高,粗盐每斤售价在七十文到一百文之间,青盐则在三四百文,品格上乘者乃至可达五百文。”

“但是……”蒋瓛欲言又止,他深知朱元璋的脾气,如许的订价倘若传入其耳,必然激发雷霆之怒,终究遭殃的还是本身。

在朱寿看来,底层百姓常常连粗盐都消耗不起,若低价兜售,很能够会被盐商趁机大量收买,本来的美意之举反而成了滋养他们囤积居奇的泥土。

实在,朱寿采取的还是传统的煎盐法。寿州地处本地,没法晒盐,只得临时以此法替代。贰心中明白,这只是权宜之计。

“不必如此文绉绉的,叫我朱寿或长命都行。”朱寿开朗回应。

“放心吧,祖父经商多年,他自有分寸。”朱寿拍拍蒋瓛的肩膀,目送他拜别。而蒋瓛留下的两名锦衣卫,则卖力保卫院落。

“本钱不高,只是比粗盐略微烦琐些。你就奉告他,我们的盐不是卖给贫民的,如许说就行了。”朱寿随便地答复。

“先生,何为灶户?”朱寿紧接着问出了心中的迷惑。

“盘煎之盐色青而微细,锅煎之盐色白且纯洁。如公子这般炒出纯白如雪的盐,实属人间罕见。”李善长面色淡然,给出客观的评价。

“先生的担忧,我明白。但我不会窜改初志。”

“朝廷严令,私贩食盐乃重罪。”李善长提示道。

盐的味道非常咸烈,但是在这浓烈的咸味中,却没有常平常见的苦涩,反而透出一丝鲜香。

待清算安妥,朱寿擦去额头的汗水,面向李善长深深一揖:

蒋瓛闻声,忙向两边先容:“少爷,这位是老爷为您请的教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