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六百四十四章 帖木儿的消息(一更)

第六百四十四章 帖木儿的消息(一更)[第1页/共4页]

双喜点头,道:“已无大臣求见。”

庐州府合肥、六安大旱!

吕太后脸一沉:“皇上怎才来,宁妃已出产近一个时候,体力不支,刚医婆要了参汤。”

陈迪领命分开,朱允炆盯着舆图,大明百姓遭了天灾,就不能再遭天灾,为制止朝廷施助粮、钱调用,制止局势进一步恶化,本身直接派出了内阁大臣坐镇,有他们督查处所,应不至于呈现大发国难财,枉顾苍存亡活的赃官。

颠末疗摄生息,加上前两年主产粮区歉收,朱允炆鞭策了八大粮仓,以后又前后设置了多少小粮仓,处所施助粮也获得了弥补,加上三季稻的收成增加,粮食题目并不是危急题目,真正的危急来自于朝廷管理。

黄福当即请命去凤阳。

骄阳灼人,白日运粮如其困难,只能趁早、赶晚。

给粮!

铁铉握了握手中的文书,支出袖子当中,回身道:“想起一些事,明日再来。”

郑赐等人领旨而去。

眼下内阁四人,出去了三个,陈迪坐镇朝廷,朱允炆诸多决定都需求与陈迪商讨,陈迪并非是一陈腐无能之人,固然有些谨慎思,却也是有才气的。

黄福有些不测,看向姚广孝。

但是旱情远不止如此,一封封急报文书不竭传入京师。

朱允炆慎重考虑以后,承诺了匡愚、郁震:“那就请两位先生,各带人手前去凤阳、太湖等地吧,凡是所需,可告处所,朕命其尽力共同。如有急需,可找寻军士递送文书到京师。”

宁妃难产,吕太后与马恩慧都焦心不已,稳婆在内里服侍着,女医梅惠站在门口喊人送去参汤,然后端了出来。

铁铉看向武英殿敞开的大门,眉头舒展。

朱允炆心头一紧,看了看桌案上的文书,问:“门外可另有大臣?”

茹瑺、郁新在松江府、姑苏府救灾,没有说太多的题目,就提了两个要求:

铁铉阴沉着脸:“若非急事,焉能来此?你身为内侍,竟敢挡大臣求见,莫不是健忘了宫廷端方?”

“看到头了,用力,用力。”

朱允炆与陈迪商讨,决定操纵清江造船厂打造的深水港,由方才完成海试的四艘宝船出长江走海路,将粮食运到淮安府,以淮安府为中间,向凤阳府、河南等地运粮食。若清江深水港水深持续走低,没法行宝船,便直接在云梯关等滨海小城卸运粮食。至于泸州府方面,通过安庆筹粮,运抵合肥等地。

有粮,是朱允炆最大的底气。

凤阳水灾,朝廷早有筹办。

奉天殿。

朱允炆点头应允,夸大:“先收老幼病残,若国子监医学院有需,先为其制作屋舍或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