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七百六十三章 商人干政(二更)

第七百六十三章 商人干政(二更)[第1页/共4页]

甘肃……

胡濙摆了摆手:“不然,太祖北伐,哪一次不变更多量百姓随军出征?你只见太祖北伐取胜,却不见为保障北伐支出多少代价!当年军粮供应线如此悠远,朝廷每向火线运输一石粮食,仅仅是路途之上,就要破钞过半粮食,丧失过大,若以北平为起点向火线输运粮食,起码可节流三成粮食!”

后排中孙荣见点了名,赶紧出班下跪:“臣在!”

胡濙当即说。

朱允炆没有再旁顾其他,而是直入主题:“朕于北平提出迁都北平的假想,返回京师后,连日来收到反对迁都奏折不下二百封,乃至有些官员三日上了五封奏折,这一片为国赤子之心,当真是炽热啊。监察御史孙荣,在不在啊?”

杨溥滋了滋茶水,笑道:“如此之事,不该少了我的名字。”

朱允炆严肃的目光扫过世人,带着几分笑意说:“朕北巡返来,身材不适,疗养了几日,就有官员说朕懒惰朝政了,呵呵,说出如许话的官员无妨沿着朕走过的路走一遭尝尝,四千余里的路途,充足去一趟甘肃了吧。”

姚广孝止住了盘珠的手,道:“颠末洪武三十一年的疗摄生息,特别是建文朝四年新政,点窜税制,户部财务较之洪武朝期间充盈很多。这几年来,朝廷即有大型工程,又有效兵安南之事,可户部却从未真正暴露难色。营建北平城破钞国孥怕是庞大,也绝非一日之功,夏尚书没有反对,怕是有底气的。”

金幼孜见胡濙刚毅果断,不由皱眉问:“为何?”

“如何,你怕他们?”

中山王府。

那不是放逐的处所吗?

杨荣附和胡濙的观点,直言:“从国之存亡来讲,迁都北平是精确的。眼下大运河即将全线贯穿,北平移民也已扎根,今后北伐也好,援助边防重镇也好,都有充足的民力。若持续留在南京,一旦北方有军情,实在是有些鞭长莫及。”

徐辉祖一脸凝重地看着徐膺绪,叮咛道:“你今早晨就写出奏折,明日一上朝就递上去。”

比如明太祖期间的第二次北伐,徐达因为轻敌冒进,中路军遭受惨败,西路军的冯胜、傅友德大胜而归,但东路军的李文忠几次战役下来,也没有讨到好处,厥后就是因为后勤跟不上,不得不班师。

姚广孝如老衲入定,没有表态。

徐膺绪有些不甘心,担忧地说:“大哥,现在满朝反对迁都之声,我们站出来支撑迁都,会不会惹来费事?要晓得那帮文人骂起人来可凶了。”

徐辉祖瞋目。

姚广孝呵呵笑了笑:“若我是百姓,也心甘甘心去做匠人或民工。”

徐膺绪想了想,便承诺下来:“好,那就听大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