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玄幻奇幻 - 海上升明帝 - 第340章 剪辫换粮

第340章 剪辫换粮[第1页/共3页]

不管到底多少个是为了粮食还是至心拥戴,起码这大师主动剪辫子这事,就能影响很大。

“粮食也缉获了很多,别的布匹、棉花等也很多”

也有一些大户怕被劫夺,也跟着跑了。

一面面大旗升起。

“孤很早之前就说过,对峙不剃发的是忠义良民,被迫剃发的是不幸灾黎,主动剃发的是顺民主子,是要辨别对待的。剃不剃发不能简朴的判定是忠是奸。

大学士沈宸荃冲动的发问。

身处乱世当中,特别是那些底层的老百姓,他们就如浮萍一样无依,镇江被清占据了半年,又是首要的大镇,这里的百姓对于清廷的害怕,对于大明是否长驻镇江的不肯定性,让他们有些人不敢公开驱逐明军,也是能够了解的,毕竟怕清军返来抨击。

御营入城。

镇江城的领受很顺利,在经略严我公被部属架着逃往江宁城,在土国宝带着败兵绕城而过,在陈锦、巴山、张大猷等与两千五江宁八旗全军淹没于镇江营时,镇江城里的官员,另有一些跟清廷干系较紧密的都跑了。

“那些还留着鼠尾辫的是何用心?那些躲着不肯出来驱逐的,乃至先前拖家带口逃往江宁的又是何用心?殿下,臣请派兵好好鉴别。”

黄斌卿恶狠狠的道。

镇江。

历代朝廷为何总要再三夸大忠义这些,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对浅显老百姓来讲,是很虚无的,他们要优先保存,然后温饱,再谈礼节忠义。

这期间的老百姓,乃至大多数都没有民族、国度如许的观点,他们眼里,明清战役不过是龙椅换小我,改朝换代罢了。

朱以海以为这统统首要启事还是在于大明,是大明当初没守住镇江,让这里百姓被迫沦于鞑子铁蹄之下,受他们统治,以是现在想要他们顿时经心拥戴也不成能。

就如当初黄斌卿都不平本身这个鲁监国,以是很多事情想开些。

“殿下,严我公和土国宝约有五千人退往江宁城,江宁城中另有马国柱的三千督抚,以及一些乡团民壮等,营兵合计也就八千摆布,现在芜湖姑苏等地兵也一时声援不及,我们是否乘胜追击,一举拿下江宁,规复南京?”

他的态度窜改的也很快,从本来对朱以海的不予理睬,乃至公开派兵去打粮征兵,到现在老诚恳实,乃至表示的有些过于主动。

乃至说的再直白一些,自古以来,浅显百姓本就是如风中草一样,他们绝大多数都只能是臣服于强者的。

“忠义值得夸奖,叛变也需求惩戒,但不能随便扩大。”朱以海有本身的原则,“那些来迎的,每人赏粮一斗,每条剪下来的发辫收上来,再赏银一钱或换粮一斗。”

还架起粥棚。

“没有。”

加上现在女儿入侍监国,怀有身孕,黄斌卿也就从一个试图盘据的军阀,变成了朱以海麾下敢打敢冲的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