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何以红尘怨 - 浮梦长安背景资料之霓裳羽衣曲

浮梦长安背景资料之霓裳羽衣曲[第1页/共4页]

全曲共36段,全曲分离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散序为前奏曲,满是自在节拍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合奏或轮奏,不舞不歌;

李隆基号令乐工排练《霓裳羽衣曲》,令爱妃杨玉环设想跳舞,为了让他们有个好场合排练,李隆基在宫廷中建立了一个梨园(后泛指唱戏的处所)。

4 乐曲浅析

《霓裳羽衣曲》表白唐朝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其艺术表示力显现了唐朝宫廷音乐所获得的庞大成绩。其乐队通过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可看出《霓裳羽衣曲》伴奏采取了磬(唐朝指铜钵)、筝、箫、笛、箜篌、筚簟、笙等金石丝竹,乐声「跳珠撼玉」般令人沉醉。 厥后,到五代十国期间,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皇后周后凭着本身的音乐天赋,复原了失传200年的《霓裳羽衣曲》。是音乐史上的一大古迹。 【霓裳羽衣舞】即《霓裳羽衣曲》,简称《霓裳》。唐朝宫廷乐舞。其由来传说不一:有的说,唐玄宗登三乡驿,瞥见女儿山,归而作之;有的说,此曲是《婆罗门曲》之别号;有的说,唐玄宗凭胡想写成前半曲,又将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改编成后半曲合而制之。白居易有首诗,对此曲的演唱作了详确的描述。

神龙元年(705年)中宗李显即位,规复了唐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中宗归天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

相传,李隆基曾经梦见游月宫时,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仙女的歌声奥妙美好,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李隆基醒来后,对梦中的景象还记得清清楚楚。

712年(延和元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天赋,是为玄宗。不久承平公主又欲策动宫廷政变以废玄宗,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天赋二年(713)先发制人,赐承平公主死,尽诛其他党,改元“开元”。

唐玄宗引《霓裳羽衣曲》为对劲的作品,开端仅在宫廷演出,开元二十八年,杨玉环在华清池初度进见时,玄宗曾吹奏《霓裳羽衣曲》以导引。当时,大臣张说《华清宫》云:“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流行一时,天宝乱后,宫廷就没有再演出了。因为《霓裳羽衣曲》乐调美好,构思精美,今后各藩镇也纷繁排练此曲,是以唐朝文人都有歌颂或笔录。今后,跟着唐王朝的式微崩溃,一代名曲《霓裳》竟然“寂不传矣”。实在到中唐,此曲已被很多人淡忘。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得残谱,昭惠后周娥皇与乐工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并曾一度清算排练,但已非原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