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明朝败家子 - 第二百八十二章:要活下去

第二百八十二章:要活下去[第2页/共4页]

小朱秀才竟能举一反三,实是很了不起啊。

“读书人老是说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实在这都是废话!为何朝廷敕封张信为丰城伯,而不敕封这些号称要大治天下的读书人?这是因为,一个丰城伯,他虽只是让一块地进步了一石的产量,可因为他的知行合一不竭的堆集这些种地的学问,将来推而广之,将这些经历和学问传播天下,全部天下,又能增加多少粮食呢?一百万石,一千万石?又或者五千万石?这是何其可骇的数字啊,这些粮食又能够赡养多少人呢?”

“鞑靼人风俗了逐草而居,他们风俗了放牧,而我们汉人风俗了耕作,也风俗了定居。”

世人越听,越是津津有味。

他刚想说,却见一人徐步而来。

朱厚照又想了想,便道:“可如何才气使百姓有饭呢?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想要让人吃饱饭,不饿肚子,毫不是读书人丁里说说罢了。”

“接下来,就是一步步的,我们会蚕食越来越多的草场,我们也会养一些牛马,可并非是鞑靼人那般逐草而居,牛马能够养少一些,四周的草场能供应便可,毕竟牛马并非是我们的主食,比及最后,鞑靼人保存的空间会越来越少,他们的牛马也会大量的减产,人丁也会越来越少,终究他们就不敷为得了。他们要嘛成为我们的附庸,完整的臣服,和我们一样,开端学习定居和耕作,可如果鞑靼人学会了这些,和汉人又有别离呢?或许三五代以后,他们就也是汉人了,要嘛,他们就完整的灭亡,大漠里,再不会有任何游牧民族代替他们,因为……那儿,已是我大明的天下。”

“这就是他贯彻了知行合一的原因,他会不竭的去察看,甚么样的作物施甚么肥最好,甚么样的作物需求灌溉多少水,乃至他会记录分歧地温之下作物的发展,这就是他战役常农户分歧之处。”

“丰城伯每日所做的,实在不过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一件事,读书人不屑为之,可他的行动,和他的行动所堆集出来的真知,却使天下人受益,即便一百个才高八斗的大儒,十个所谓贤达的大臣,也及不上他一人对天下人的恩德。”

“可一旦如许的作物能够培植,那么定居的题目就处理了,一群汉民出去开荒,地里定时能够长出庄稼,有了收成,便能够赡养越来越多的人,大师聚在一起,便能够结寨,结了寨,便能够驻扎常驻的兵士,寨会变成城塞,城塞终究会变成城邑,一旦鞑靼人攻击我们,我们便能够靠着坚毅的城塞和他们作战,即便是作战一年、三年、五年,可只要地里能长出粮来,都无关紧急,因为我们不必再从千里以外调拨粮草,只要有粮,有人,到时自会有弓弩,会有火铳,有铁炮!他们本日拿不下我们,明日我们就向北开辟更多的荒地,建立更多的城塞,各个城塞相互连接一起,互为犄角,相互照应,如果败北了一次,那也不要紧,我们汉民的人丁老是比胡人要多的……以是,不管我们是胜利还是失利,我们的城塞也只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