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秦将 - 第四百零四章:徙民之策

第四百零四章:徙民之策[第1页/共4页]

“学室之事,待主爵中尉和廷尉议定以后便可实施。”

秦王政乃雄才大略之主,之前没有人在他面前提及这些诸侯之人的风险和管理处所的艰巨,故而对此有所忽视。

赵高额头上冒出汗水,他不能当场拥戴,也不能完整摒弃,必须得说些言之有物的话出来。

至于迁徙豪强富户来关中,是为了完整打散本来的处所格式,共同大量的文法吏入驻,和培养本地新的亲秦权势,能够让秦国对于诸侯故地的统治力大大加强。

“迁徙诸侯以后和豪强宗族于关中?”

秦王政点点头,转头对赵佗道:“赵高之言,卿以为可乎?”

下方,赵佗听到这话,眼皮猛跳。

大王曾学韩非子御下之术,所谓“高低一日百战”。

赵佗忙道:“中车府令所言甚是。当今天下之势,我秦国当以打扫齐代为重,迁徙诸侯贵族之事放在厥后。”

“皆乃本地原属诸侯各国的豪强宗族把持着县、乡、里之权,庇护韩成、张良等心存反意的诸侯之贼,让这些反贼可通畅于郡县之间。”

项氏、赵歇、魏豹、韩成、田氏诸人,他们在本来的六国故乡,一声呼喊,便有万人呼应,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号令力。

“我秦国刚伐灭荆楚,以后又有挞伐代、齐之意,所需国力甚重。而迁徙诸侯贵族和豪强之人居于关中,不但耗时且破钞兵力财力,若在此时实施,定会搅乱我秦国一统天下的大计。”

可见赵佗之语,完整说动了大王之心。

现在听赵佗这么一说,他那里还不清楚这题目的首要性,以及赵佗两策的感化。

赵高瞅了一眼殿中一样错愕的赵佗,以及脸上带着淡淡笑容的秦王政,内心有些明白过来。

秦王政不置可否,低语道:“诸侯故地题目如此之多,看来寡人砥定六国以后,当东巡诸侯故乡,以固寡人之天下才是。”

“如此一来,纵使此等人中再有如张良、韩成等贼子,在我秦国黔黎官吏的监督之下,也定然无计可施,只能充做顺民,今后再无齐国东郡之事产生。”

秦王政双目炯炯,盯得赵佗不美意义,忙低头道:“臣之所言,是沿途察看,深切诸侯故地体味,方能有所得。朝中诸公之以是未言,乃是需求坐镇中枢,故而对处所环境不甚清楚,实非臣之力能胜诸公。”

秦王政又转头,对一样神采惊奇的赵高说道:“将赵佗刚才所言扩大学室后辈来源的建言授予主爵中尉府一份,让其议出,爵位当定在哪一等比较合适。”

这些在他看来微不敷道的小人物,竟然真能窜改天下情势,鼓励齐国出兵,要不是齐军战力太差,恐怕灭楚之事还真会有所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