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永历四年 - 第二十五章 共鸣

第二十五章 共鸣[第3页/共4页]

“大宋祥兴二年仲春初六,广州府新会县崖山镇,大宋最后的名将越国公张世杰在水道被断。军士疲敝的环境下再有力抵挡暴元的铁蹄。兵败之际,左丞相陆秀夫唯恐天子为鞑子所掳,便负帝投海,就连随行的十余万百姓亦不肯活在中原亡于鞑虏的期间而投海他杀。到了第二天的一早。海面上累累浮尸,直至海天交代的边沿……”

沉浸在故事当中,直到家人推开房门,李渔才从那片冰冷而不失温情的海中浮出,可到了这时,天气却已是大亮。

李贽平生著作颇丰,其作品前后数次被禁毁,但是人虽死,书虽禁,其名却愈重,乃至官方盗印不断,乃至周家小妹手中的这本《李氏焚书》也是官方私刻的版本。

持着笔的胳膊已酸麻的没法转动,而砚台里的墨汁也早已凝固。挥退了家人,李渔想起的倒是这些年以来“髡尽狂奴发,来耕墓上田。屋留兵燹后,身活疆场边。几处烽烟熄,谁家骨肉全?借人聊慰己,且过承闰年”的阿谁“李仙侣”。

李贽,本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乃是明朝闻名的思惟家、文学家,阳明心学的分支泰州学派中的一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宗师级学者。

南宋版《泰坦尼克号》自金华府城而出。沿着东阳江和下流的钱塘江没过数日便达到了杭州。与前次分歧的是,这一次因为已经晓得李渔的安身之所,以是很快便送到了他的案前。

字还是此前看过的笔迹,就连墨香都未曾窜改,李渔提起笔,开端逐字逐句的朗读起来……

“……恍忽之间,甄嬛仿佛回到了福州的家中,父亲在书房中誊写着奏章,而她和母亲则在入秋的落日下做着女红,谈着一些女儿家的趣事。但是从昏倒中幽幽转醒,看到的倒是母亲的满面泪痕,以及母舅那张可爱的面孔。”

其人在思惟上不受儒学传统看法束缚,具有激烈的反传统理念,乃至以传统儒学的异端自居。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败北、赃官贪吏停止了痛斥和攻讦,主张“革故更始”,反对思惟监禁。而那些关于攻讦重农抑商,扬商贾功劳,倡导功利代价的思惟,在后代人看来非常合适明朝中前期本钱主义抽芽的生长要求。

“或许,他和李贽先生有着一样看法,也说不定呢。”

何如这么多年下来,但是她却从未碰到过一个真正信赖人和人之间能够划一相处,女性能够获得如男人普通尊敬的人物。即便是她的兄长周敬亭游历返来提到过的那些泰州学派的“异端”、“败类”们其言行也没法达到她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