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 第98章 主使之人

第98章 主使之人[第1页/共4页]

最后一个可疑之处,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有行伍经历。这些人固然决计停止了假装,但却瞒不过颠末严格练习的禁军探子的眼睛。他们的坐姿、他们的法度、他们的神态,都在不经意间出售了他们。要晓得,这些禁军探子本是禁军中的佼佼者,为了让他们更加精于假装,练习课的第一项内容就是“改正”他们的这些军伍风俗。

刘子秋笑道:“朕不让诸卿动他们,并不代表要对他们听任自流。这些人不远千里来到都城,必有所图,厥后亦必有主使之人。所谓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朕觉得,还是先不要轰动他们,通过他们顺藤摸瓜,找出那幕后的主使之人,方可一劳永逸,却不必滥施殛毙。”

在内阁当中,李靖直接掌管禁军,探马的动静也最早传到他这里,他对这两伙人的环境也最为体味,不由游移道:“这些人逗留都城已经数月之久,其主使之人却从未现身。若主使之人并未曾来到都城,而是与这些人商定好过某月某日策动,又将何如?”

遵循身份证明文书所载,他们来自四周八方。在这个贫乏当代通信前提的年代,不在同一个地区糊口的人,根基很难有熟谙的机遇。而这些本来应当素不了解的人,却常常保持联络,这就让人不得不思疑他们的来源了。很明显,这些人要么本来就相互熟谙,要么就受控于某个周到的构造。

有了这三个可疑之处,这些人天然就成了禁军探子存眷的重中之重,他们的每个行动都几近难逃禁军探子的耳目。当禁军探子把这些人的活动轨迹梳理出来今后,能够很清楚地发明,这些人竟然不是一伙,而能够分红了两拨。此中一拨人数量庞大,按照禁军的初略统计,约莫在四千高低。另一拨人则少很多,只要不敷两百人。不过,人数多的那一拨,固然也生得孔武有力,但却不似人数少的那一拨,个个气味内敛,大家都是妙手。

因为刘子秋出身布衣,这些世产业初对他多少有些不屑乃至仇视。都城中多了这么多来自各大世家的家奴,天然也引发了刘子秋的正视。调往城中的禁军却有一大部分精力就是为了盯住这些人,以防他们从中拆台。究竟上,颠末几年的生长,大汉的局势已经趋于安静,各大世家也不得不接管面前的究竟,很难掀起甚么波澜,刘子秋加强对他们的重视也只是为了防患于已然。

魏征是读书人出身,倡导实施仁政,听了刘子秋的话倒是深觉得然,不由长揖到地,大声说道:“陛下仁慈,实乃万民之福!”

刘子秋皱眉问道:“不知这些人可有冒犯律法之举?”

第一个可疑之处,这些人都埋没着兵刃。

不管是哪一朝哪一代,朝廷对户籍办理都非常正视,刘子秋也不例外,并且他还在本来的根本上引进了身份证明轨制。天下朝野高低,每小我都有独一的身份证明文书。所谓的身份方书,就是在工部新研制出来的一种纸张上说明持有者的姓名、籍贯、出世年代,同时画上画像,近似于后代的身份证。只是受这个年代技术程度的限定,证明文书不成能做得那么精美,每一张都比后代的十六开纸还要大一些。画像也很粗糙,只能大抵辩白出持有者的边幅。幸亏用来誊写身份证明的纸张比较特别,并且留有暗记,外人很难仿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