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112|请假

112|请假[第1页/共4页]

潘谷墨但是东苏坡亲身为其作诗,夸它“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宫”的珍品,乾隆十景墨还能拍到五百多万呢,这北宋的墨如果能拿回当代拍卖,悄悄松松就过千万吧?

金丝与乌沉沉的铁尺交映,倒也不大显俗艳。

贰心下想着,便上手玩弄了一下。

这么贵重,他都有点儿不舍得用了。

字帖共分两种, 先刻一份根本字帖, 而后才是算得上书法作品的佛经。

因为手里拿着上千万群众币的墨,他也有点一夜暴富的心态,给那内侍打赏时也随便抓着大块的银子就塞,完整不计算多少。

他已经生长了三元球、三元鱼,不想再给三元乳业拓展停业了。

宋时一眼就看出他想卖游标卡尺,便笑了笑:“你要卖它也能够,能做出这尺多亏是你的本领,你想卖便卖。我也不要你的银子,唯有一件事必须听我安排――”

那外头套的小尺竟能在大尺上滑动,尺高低拐出剪刀头似的尖锋利利的部分,下长上短,下头出的两个尖夹住甚么东西,恰好能从尺面上看出它的是非。而上头的小尖两侧直面也对应刻度,却又不像下头的尖能夹住东西……

桓老先生在翰林院吃他顶撞过一回,实在想不到他还敢登本身家门,听到家人传报时几近不敢信赖本身的耳朵。

是好兆头。最好本年达贼不再犯边,老诚恳实地内附,更盼着这位御史查完能把他们这些年积欠的粮饷补足,再多发些新兵备、衣甲。

那铁匠虽觉着这尺名字奇特,不及“三元尺”“状元尺”顺耳,可宋时这么慎重地要求,他自也不敢不听,便用心记下“游标卡尺”四个字,千恩万谢地归去了。

他也不与桓老先生客气,自向桌上取了个莲花瓣茶盏,细细测量茶杯壁厚、内径、外径、盏深给他看,开阔地说:“我只是为了给师兄送这件可用的量具而来,现在东西送到,用法老先生也记下了,我便也不留字纸,老先生总算能够将这尺送往边关了吧?”

桓凌见他们都看出来了,干脆也不再粉饰,含笑点头:“方才得着一件家中寄来的东西,翻开后恰便见着上头画的喜雀登梅,可不是好兆头?”

他将承担皮儿解开,暴露的卡尺在烛光下映出金黄的柔光,照得桓侍郎微微眯眼,问道:“这是甚么?我孙儿去边关巡检武备,怎好带这么个金光宝气的东西。”

这尺必须叫游标卡尺。

桓凌眯起眼,将信收到袖袋中,摩挲着那把尺回到了方才开会的房间。他身边的延绥镇守批示使与镇守千户、百户等人见他出门一趟,脸上的寂然都化作了脉脉含笑,忍不住大着胆量问道:“大人家中但是传来了甚么好动静么?”

宋时拿了个笔筒,用它量了内径、外径、深度,试动手感温馨,精度比他用绳索量的好,便心对劲足收了货,又找他订制几个朴实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