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节 公私两便[第1页/共5页]
“‘以商朝赈,复兴市道’。这八个字说得好,只是如何实施下去?请先生教我。”刘知府摆出一副谦虚请教的模样。
这类场面,非论畴昔现在都是风雅之极的佳话。赵引弓畴昔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也非常羡慕。
集会上众说纷繁。度荒救灾的办法不过是须生常谈,这对在坐诸公都是熟透了的套路。但是详细到包办上,大家都不肯意多说――因为这又要牵涉到钱的题目。
但是局面仍然没有好转,水灾已经畴昔,但是眼下市场上的粮价却跟着“五荒六月”的即将到来而不竭上涨。市道上的斗米代价已经超越了三钱银子。
“这有何难。”赵引弓笑道,“天然事前要烦请大人出一道布告,晓之以理,想来百姓们也是晓得此中关键。再若不成,还得请丝茧行的诸位老爷多多帮衬。”
“但说无妨,只要门生能够办到的。必然极力而为。”
赵引弓这一番话先摆了然态度:慈惠堂还会持续收留外送灾黎。只要处所上不予干与,灾黎们构成流民个人。风险次序的事情是不会产生的。
刘梦谦先和赵引弓客气了几句,赞叹他“年青有为”、“急公好义”,又说本身正在修表上奏,为此次救灾度荒中处所职员请功。到时候朝廷天然有一番荣典下来。赵引弓“更进一步”也未可知。
集会的终究成果,还是议而不决。只把面前能做得几件事持续做下去。至于最要紧的平粜粮米,贷给百姓种子耕牛这两项,因为花消很大,而钱米来源又落实不了,一时候无人情愿出头办理。
赵引弓的计划是考虑过多次的,一方面。持续吸纳江南流民南下本来就是他的任务,完整能够一力答允。二来他还要靠这个来给本身的事情罩上“拯救水火”的大义的外套。
浙江地区自崇祯元年以来,几近年年都有天然灾害,受灾地区遍及全省,连一贯的鱼米之乡杭嘉湖平原地区也多次遭受水水灾害。百姓几无喘气之时。加上官府这些年来横征暴敛,本来就是重赋地区的江南地区早已元气大伤。
刘知府拈须点头,并不说话。赵引弓满面堆笑的低下头去尽管喝茶。
赵引弓持续说,在详细操纵上,预付的货款能够先用起来以便不误农时,只要留出充足的收买款便能够。至于这个收买款到底留多少,赵引弓含混其辞。总之,最后赵引弓要遵循招商局的买入价获得相称于五万两银子的蚕茧或者生丝。
赵引弓在赈荒局的活动中非常活泼,特别是官府感受最为毒手的流民题目,根基都是由慈惠堂处理的。固然他也传闻过很多流言,说那些流民被慈惠堂收留以后,每隔一个月就会被从钱塘江上来得船只运走。至于运到那里去了一概不知,只说是送到广东去开荒了。